張家口綠色辦奧迎發展促轉型
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“相約北京”測試賽日前正式開賽。根據安排,張家口賽區將舉行3場國際測試賽和1個國際訓練周,對冬奧籌辦工作進行全方位實戰檢驗。
在冬奧會舉辦前組織測試賽,是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和慣例,也是為冬奧會做最后的沖刺準備。距離開幕式不到80天,在比賽城市河北省張家口市,各項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,百姓喜迎冬奧的氛圍更是濃厚。
倒計時顯示屏、“綠色、共享、開放、廉潔”的宣傳語、冰雪運動的模擬造型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。人們的談話里、工作日程里,都多出了冬奧會的影子。每個人都在思考,冬奧會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什么?張家口又為之做出了哪些努力?
較真碰硬 全力以赴共創藍天
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強的微信頭像,還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標識,這個“冬”字他已經用了好幾年。與冬奧會相關的工作,現在占據著他每天60%的時間。
2022年冬奧會比賽時,比賽城市空氣質量必須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標準,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承諾,也是自申奧成功以來張家口一直繃緊的弦。“我們第一時間對接了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團隊,對全市空氣質量現狀、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、環境容量等進行科學研判,并形成《張家口市空氣質量提升規劃研究報告(2016-2022)》。根據報告,細化了一系列落實方案,從2016年開始一步步走、一步步做。”趙強介紹。
壓能、減煤、控車、治企、抑塵、增綠,沿著這樣的思路,張家口大力調整能源結構,淘汰落后產能,推動清潔取暖,推進工業企業減排……
截至2020年底,張家口市淘汰35蒸噸/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6133臺,保留的35蒸噸/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;推進“以電為主”的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,全市電供暖面積達1448.49萬平方米,氣供暖面積達126.46萬平方米;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24.213萬戶。
這樣的深度減排,要把“一廠一策”細化到什么程度?趙強分享了思路:“我們針對企業生產全流程研究,任何一個環節的產污量都要測算。比如為降低無組織排放,摸清企業用煤量、廠區貯煤能力和燃料運輸結構,運輸要走哪段路、多少公里?運輸頻次是多少?都要逐一了解,要求做好抑塵措施。對大宗貨物運輸車輛和廠區內非道路移動機械,我們要求必須達到國五以上標準。”針對燃煤企業張家口還提出優先使用高于環評備案要求煤質的建議,并督促企業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維護。
治污成效隨之而來。PM2.5平均濃度為34微克/立方米、32微克/立方米、31微克/立方米、29微克/立方米、25微克/立方米、23微克/立方米,這是過去6年,張家口市交出的環境空氣質量成績單。
精益求精 確保賽時賽區安全
初冬時節的張家口,天氣格外舒朗。午間騎著共享助力車通勤的上班族,在自行車專用道上“開足馬力”。
垃圾分類走進城市。橋西區一個普通小區里,垃圾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一倍。老奶奶對照著桶上的標志,思考著手里的垃圾袋該往哪放;操作更加熟練的年輕人則更關注垃圾的后續處理。
市政府機關大樓停車場管理員劉大爺每天上下班坐的公交車,近兩年開始用電供能。他評價新能源公交車的乘車體驗是“聲音小,又干凈又舒服”。截至目前,張家口市新能源公交車占比已超80%,達到2011輛,綠色公共交通已成為張家口的亮麗新名片。
“申奧成功以來,張家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城市里的綠色元素越來越多。”張家口廣播電視大學教師牛建麗說,“環境好了,人們的心氣兒也高了,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。”
公眾對綠色的向往,就是對生態環保人的督促。今年1-10月,張家口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62天,占比86.2%;崇禮區PM2.5平均濃度為15微克/立方米??諝赓|量繼續保持京津冀區域最優水平。
冬奧會臨近,張家口準備好了嗎?“我們在梳理研究歷年污染物超標天氣成因的基礎上,已經制定了整個區域的綜合減排方案,目前正在按時序推進。”趙強充滿干勁兒地說。
目前,張家口已建成覆蓋城區、冬奧賽區、鄉鎮、開發區的六參數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241個。核心賽區云頂、古楊樹兩個站點,更是能直接實時掌握運動員身邊的環境質量狀況。
趙強坦言,由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,賽區生活廢水、生活垃圾處理這些平時并不是很困難的工作,同樣成為賽時面臨的挑戰。為把風險降到最低,賽時張家口太子城區域場館內外所有垃圾將一律按照醫療廢物處理,所有廢水一律按醫療廢水處理。
為滿足要求,張家口市光大焚燒發電廠進行了專門改造,燃燒艙室采用微負壓式,最大限度確保處置安全。根據測算,賽時核心賽區每天約產生40噸生活垃圾,而發電廠日處理能力可達1800多噸。
測試賽開鑼,張家口賽區正全力以赴,力爭打造出一屆“簡約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奧運盛會,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,也是張家口全力以赴的目標。